构建农业特色小镇的四个步骤

构建农业特色小镇的四个步骤

特色小镇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至今,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承接城市和拉动农村发展的特色小镇来说,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农业服务、休闲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以各类名义建设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迅猛、势不可挡,农业特色小镇,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那么如何构建农业特色小镇呢?

一、基础材料收集与分析

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明确现有条件和资源、地方政策、基础设施、用地规模等产业状况;要对人口、文化、习俗等人文状况有清晰的把握,才能对区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准确而全面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农业规划的相关政策以及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特色小镇的类型和方向,对农业的发展形式和内容给予战略定位。通过对基础资料的分析有助于农业特色小镇指导思想、战略目标的形成,从而顺利进行小镇的构建。

二、功能区规划

在功能区的分布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民风民俗,原住民的认可度是农业特色小镇得以建设的基础。同时,明确若干的功能区,如景观设计、核心区划定、产业区建设、示范区位置等。这些规划的影响因素包括现有的地势特点、建设布局、产业关联程度等。出特色、体现重点,科学协调地确定当地农业特色小镇应发挥的功能和影响。

三、产业规划

从产业项目的规划和引进上看,农业休闲体验项目与农业高新项目数应成为主导;从预期产值来看,农业高新项目的产值将会高于休闲体验项目的产值。

应与相关部门签好相关协议,如完善初级的基础设施,并在政策上相应帮扶,双方还签订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协议,承诺共同保护和开发农业资源,共建美丽农业特色小镇。同时,形成若干个代表性企业,打造新型农业业态,优化农业结构,突出农业体验项目与农业高新项目的优势。

某些小镇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一、二、三产业的互相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振兴小镇,让小镇周边农民能享受到农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利益。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就发展产业融合、培养产业融合主体、完善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农业三产融合正式驶入快车道,这就是“第六产业”的概念。

所谓“第六产业”,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六产业(1*2*3=6),或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六产业(1+2+3=6),即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也包括经营农家乐等服务业(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实现传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比起单一的某个产业,“第六产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

四、运行模式规划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对农业发展新模式和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补充。从整体规划和农业资源整合的角度促进农业发展,不仅从布局上改变单一农业发展方式,而且从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农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各类农业模式的单打独斗,更多的需要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整合特色农业资源,打造更有生命力,更具特色也更加高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特色小镇运用什么样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是其成功与否的一大因素。在对各类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管理模式是目前较有效率的一种方式。

农业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单位而是创新创业平台,因此要赋予企业更多的管理权和主动权,进而发挥其优质资源、高效管理模式,为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助力,以点带面,促进农业特色小镇的综合竞争实力提升。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