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打破了“城市–乡村”二元结构的界限,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
农业特色小镇是指依赖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确的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它是通过现代农业+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它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农业特色小镇具有五大形态特征:
彰显特色农业:立足农业主题,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独特魅力,运用现代产业理念打造大农业的产业形态。
融入文化元素:依托农耕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传统农耕技术与生产工具、农耕习俗、格言谚语、乡村文学做体验式旅游开发和展示。
兼具旅游功能:旅游功能往往通过体验式采摘、观赏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身、商务会议等形态展现,旅游功能的开发,会涉及旅游产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气、暖、网等要一应俱全,还需要有与现代生态农业相匹配的生产设施。同时,配置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环境和谐宜居:规划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农业特色小镇的四类构建路径:
1、企业主导型
在规划前期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对接,通过小镇自身的需求与企业的诉求,双方进行前期的深入了解和洽谈,组织人员进行考察,了解企业规模、性质以及发展目标等,判断是否符合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
在小镇具备初步规模之后,将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管委会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同时,政府将设立“一站式”的综合行政服务机构,为小镇项目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
从现阶段来看,小镇的建设仍处于政府主动的状态下,对于城市发展的前期规划有重要的作用,也应当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成为市场发展的“助推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政府应当让“权”、让利给市场和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农业特色小镇。
2、优质项目型
在当前去库存、调结构实现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定位和发展优质农业特色项目,要做到:一是积极鼓励农业领域创业,大胆引入创业项目,成立农业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并减少项目的风险性;二是激励农业创新,农业小镇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对创新性项目给予资金上的补助,并在政策上提供便利,引进创新合作的科研机构,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
3、品牌导向型
农业特色小镇的规划实施要坚持特色导向,突出当地的品牌产业,以“农”为主题,吸收当前农业最前沿的概念,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从定位和规划中走在新型城镇化的前头;不能盲目跟风,在没有结合当地特色的情况下,照搬照抄一些特色布局,影响当地特色发展也改变区域原有面貌。
4、传统农业企业升级型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可以考虑传统特色农业企业的转型。
一是从区域的实际出发,明确传统产业升级困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寻找新的消费点和增长点,实现参与式发展;二是运用农业全产业链的理论对农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打造精品,创造新消费点,培育农业特色小镇的支柱产业,避免全面均衡的建设策略;三是建立完备的考核体系,运用科学的模式和产业发展理论对农业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事前预测,即从源头上把握住了建设的可行性,又从建设过程中保证其良好的发展方向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