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了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现场会,集中推出了工作成果。会上介绍了特色小镇建设规范纠偏工作进展情况,公布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淘汰整改的419个“问题小镇”。并推出“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为推动各方面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针对如何开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推出四大典型案例:浙江诸暨袜艺小镇经验、 广东深圳大浪时尚小镇经验、吉林长春红旗智能小镇经验、广东佛山禅城陶谷小镇经验。
一、浙江诸暨袜艺小镇经验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袜艺小镇是时尚产业类小镇。以发展袜艺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520家左右,吸纳就业2.2万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43亿元,年缴纳税收3.3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40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44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8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34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890亩。
1、主要运行模式
紧扣“袜艺”题,通过与诸暨市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大唐袜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突出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
(1)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确定了一批产业代表性强又有空间资源的企业,作为小镇投资建设主体。
(2)坚持以点带面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搭建袜业智库、电商园区、两创企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建设袜艺主题广场、袜艺文化体验馆、滨水休闲文化长廊等旅游景区,集聚企业、人才和公共服务功能。
(3)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把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精品村建设、五星达标AAA级争创等政府重点工作中,综合施策、精益求精。
2、特色产业发展
自2015年创建以来,以打造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为目标,大力推进有效投资,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30亿元,形成了“四个+”的发展模式。
(1)“创意+”。组建“1+20”高校合作联盟,运行世界袜业设计中心,举办“大唐杯”袜艺设计大赛,推动大唐袜业公司产品实现时尚化、功能化、国际化。
(2)“创新+”。切实发挥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主引擎作用,推动“织翻缝检”智能一体袜机、3D彩色打印机、全自动袜子包装机等投放市场,促进超细旦无染色纺锦纶、任意裁剪的防脱丝氨纶等推广应用。
(3)“互联网+”。设立淘宝大学,运营电商园区,建成大数据中心,推进卡拉美拉、童袜王国等线上定制工坊项目,与浙江中邮物流公司达成电商现代供应链项目合作,成为绍兴市首个“中国淘宝镇”。
(4)“资本+”。创新投融资模式,完成股改企业14家、新三板挂牌2家、省股交中心成长板挂牌8家、创业板挂牌9家,帮助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在袜子产量3年减少12亿双的背景下,各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3、宜业宜居宜游
(1)生活空间。重点规划“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3大区域,推进“美丽示范街、小镇客厅、镇容镇貌改造、入镇口改造、生态河道治理、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等6大工程,开发面积完成率和绿化率分别达到76%、43%,特色VI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
(2)生态空间。编制“三纵三横”旅游景区规划,将大唐袜业城、诸暨城市三环线旅游景观带、冠山溪滨水休闲文化长廊等景观串点成线,构筑休闲购物游、创业创新游等4大旅游线路,2017年小镇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定验收。3年来,累计接待考察调研团组1242批1.5万人次,接待游客158万人次左右。
4、特色文化内涵
(一)发展“文化+”形态。深挖大唐文化,通过“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等多种形态,把袜子的时尚元素融入小镇景观,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袜子为图腾的特色小镇。比如,融入唐小艺、唐小乐卡通形象,把旧厂房改造成为袜艺主题广场,把旧袜机、废锅炉变成特色装饰品。
(二)挖掘文化历史脉络。打造大唐袜艺文化体验馆,展示大唐袜业文化历史及未来趋势,将4000多年来袜子的演变通过多维馆藏与“场景故事”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将书法、诗词和影像、视觉、声音、装置等现代艺术碰撞,大胆跨界探索袜子蕴藏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现代美学价值。
5、机制政策创新
牢牢扭住“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持续优化政务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建成天津股权交易所诸暨运营中心、设立鸿泰嘉富基金公司、推进袜艺小镇综合配套PPP项目等,降低小镇运营成本和企业交易成本。
(二)鼓励民营经济。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在诸暨市工业经济30条的基础上,专门出台大唐镇工业经济发展系列政策,2016、2017、2018三年累计奖励企业3000多万元,非国有投资达到45亿元,占投资总额比例达到85%。创新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方式,打造智能化劳动力市场,加速人才集聚。
6、有益经验
(一)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围绕一个艺术的“艺”字,持续推进小镇产业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突出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原材料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谋划以“唐文化”和“袜文化”为特色的设计思路,统筹推进一批融合产业和文化景观的项目。
(二)彰显特色、精致建设。紧扣“袜艺”主题,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以点带面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项目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
(三)紧扣主线、精确转型。紧扣打造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这条主线,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以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新引擎,致力“创意+”“创新+”“互联网+”“资本+”“人才+”。
二、广东深圳大浪时尚小镇经验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是新型纺织类小镇。以发展时尚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420家左右,吸纳就业数万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亿元,年缴纳税收4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350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48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5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45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300亩。
1、主要运行模式
(1)科学制定规划。以特色小镇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合作,共建小镇“促进平台”。
(2)强化政策支撑。制定项目行动计划和创新灵活的优惠政策,通过综合整治、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文化引领等方式,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时尚小镇。
2、特色产业发展
(1)释放规模经济效应。小镇拥有华兴、梵思诺、艺之卉、卡尔丹顿、奔霓诗、浩盛隆等11家总部企业,100多家服装鞋帽等时尚品牌企业。各龙头服装企业集产品设计、品牌经营与生产销售于一体,初具规模经济效应。已形成品牌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态势,成为集产、学、研、商、行业协会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绿色制造示范基地。
(2)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小镇服装产业已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出口加工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有品牌型模式转变。ERP系统、CAD、三维设计、RFID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企业营销、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生产监控、市场推广等环节得到有效运用,75%以上的服装企业将销售额的5%—15%作为研发设计经费。服装企业创新能力在全国遥遥领先,卡尔丹顿打造出国内首款石墨烯智能服饰,梵思诺开发出纳米智能发热服,泰莲娜建成中国首家智能时装店,实现了服装产业、现代科技和潮流时尚三者有机融合。
3、宜业宜居宜游
小镇“半山半城、灵秀文润”。北靠九龙山、南望羊台山、东接茜坑水库、北临石凹水库,省级绿道达8.5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4%。依托优质生态资源,以山水环绕的自然生态格局为基础,规划“一核两组团”的山水小镇空间格局,搭建蓝绿交织的生态框架,植入创意旅游元素,发展九龙山郊野创意公园、大浪河等景观节点,打造龙华绿色第三极。
4、特色文化内涵
(1)改造原有古村落。借助时尚公共服务平台和滨水中心项目,提升石凹村开发价值,在片区打造创意工坊社区、活力主街、特色口袋公园和“兴趣点”。以挖掘下岭排村原乡文化为着力点,通过界面整治和功能置换等手段,打造古村漫道。通过增加步行设施、增加植物配置等方式,改造后山花街,为比邻的大浪市民公园打造一个美丽的南入口。
(2)推动城市更新。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康发科技工业园、下岭排旧工业区等7个旧村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实施了产业研发办公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品牌休闲商铺等商业高端项目,构建以峡谷风貌为主题的室外步行商业街,增设滨水河岸亲水平台、水上舞台等多样化空间体验,打造亲水、复合的社区活力中心。
5、机制政策创新
(1)建立组织管理机制。成立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谋划小镇开发建设。设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小镇的设计和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及早谋划小镇关键节点,推进高起点规划建设。重大事项由区政府总体把握。
(2)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在解决交通问题上,深圳市加快25号地铁线的修建,龙华区加快有轨电车T3延长线的修建,小镇加快与巴士集团的合作,推动小镇专巴运行,极大改善了小镇交通。在解决居住问题上,加快人才安置房、人才公寓建设,为小镇发展留住人才。在推出惠企政策上,龙华区出台了《关于大浪时尚小镇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的若干措施》,受理企业补贴资金的申请,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培育能力、行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6、有益经验
(1)高水平建设小镇。围绕人、产业、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张文化名片,建成产城融合、设施健全、环境优美的时尚城区,形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时尚硅谷,将小镇打造为宜居宜业之城。
(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以园区企业为主的时尚文化创意协会, 聘请中国时装设计界著名人士担任协会主要职位,使小镇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创建时尚企业孵化器,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人才引进、对外合作等全方位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