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省各地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总体进展情况顺利,成效明显。全省绝大多数特色小镇都已完成了规划编制、项目选址、项目可研、项目环评、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落实了投资主体并开工建设,部分特色小镇已基本成型,重点特色小镇资金落实到位情况较好,特色产业支撑正在形成。
2018年10月20日,为进一步精准指导好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南省示范特色小镇评选办法》。
明确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到2020年,全省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的云南特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特色小镇;从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土地林地要素供给、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精准确定特色小镇投资规模、严格控制房地产化倾向5个方面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支持力度。
坚守“四条底线”,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按照“自查自评、自愿申请、考核评选、审定发布”4个环节进行考核评选;提出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每年评选出15个创建成效显著的特色小镇,省财政给予每个特色小镇1.5亿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授予“云南省示范特色小镇”荣誉称号,可以重复获奖。
11月14日云南省政府召开特色小镇新闻发布会。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主任助理梁琦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特色小镇新开工项目已有710个,累计完成投资633.2亿元,特色小镇实现新增就业6.5万人,新增税收8.6亿元,新入驻企业2576家,集聚国家级大师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3人,特色小镇共接待游客人数1.8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8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52亿元。重点特色小镇资金落实到位情况较好,全省特色小镇通过政府财政支持、企业主体投资、银行贷款等渠道落实到位资金达769.2亿元。
梁琦提到,各地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围绕“八大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聚焦特色产业,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古城古镇、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会议公布了2018年获得省财政1.5亿元奖补支持的15个特色小镇名单,分别是:弥勒可邑小镇、红河“东风韵”小镇、建水西庄紫陶小镇、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建水临安古城、红河水乡、玉溪澄江广龙旅游小镇、喜洲古镇、巍山古城、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元阳哈尼梯田小镇、沙溪古镇、屏边滴水苗城、临沧翁丁葫芦小镇。而触碰生态红线的鸡足山禅修小镇、八宝壮乡小镇,主体未落实、未开工建设的陆良蚕桑小镇、永胜清水古镇、罗平油菜花小镇,以及将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概念混淆的个旧大屯特色制造小镇6个特色小镇淘汰出创建名单,并收回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