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重点工作打造“特而强”“聚而合”特色小镇

五个重点工作打造“特而强”“聚而合”特色小镇

2016年,特色小镇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一种市场化主导的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模式,其本质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下的产业集聚、升级和培育问题,不同点在于特色小镇的文化IP营造,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活的融合发展。

1、产业定位,突出“特而强”,力求“聚而合”。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首先要进行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一镇一业”,“特”就是主攻当地特色产业,而不是其它。“强”主要表现为围绕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将特色产业培育成行业中的“单打冠军”。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重要基础,前瞻从产业分类入手,将特色小镇分为7+X类型:

其次要将特色小镇功能集成“紧贴产业”,“聚”就是特色小镇一定要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必须从产业中延伸和挖掘出来,特色小镇,它的文化和旅游功能就是从当地特色产业中挖掘。特色小镇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美”就是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

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把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2、功能定位,适应大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

按照提升资源品质和旅游品牌、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小型旅游区和生态养生居住区。重点发挥“三大功能”:生态养生居住功能,旅游、度假功能,产业培育功能。

3、规划设计,保持“特色小镇”的鲜明性和乡土文化的鲜活性。

保持风格的独特性。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

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山水资源丰富的地方,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体现“山谷”或“水乡”的地域特色。

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土地肥沃,农、林、渔资源丰富的地方,特色小镇的打造,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

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茂密的生态林、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庄园”的建设目标,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

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

4、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

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因此,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思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5、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着眼城镇化、一体化要求,统筹思维,系统设计。从小镇的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到具体的数量、规模,从特色小镇建筑风格、功能设计、配套设施到文化挖掘,“特色”打造,从筑巢引凤到招商引资,从规划建设到管理服务,从小镇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都要系统思考,系统设计,以充分体现服务于特色小镇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宗旨。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