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必修课 | 分析“旅游+教育”的九大开发模式

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必修课 | 分析“旅游+教育”的九大开发模式

作为一种学、游交融并举的活动形式,研学旅游更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拓展旅行意义的重要方式。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研学旅游逐渐成为热门的旅游细分市场。

日前《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出台,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目前,四川、广东、河南等地发布了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北京等地也提出将研学旅行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随着研学旅行的政策利好,“旅游+教育”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迎来黄金发展期。“旅游+教育”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是以教育业的改革创新为导向,以研学旅游产品为核心吸引力,通过区域自然、文化、技术、特色产业等资源的整合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形成知识的共享、人流的搬运和消费的聚集。

旅游资源导向的开发模式,是指依托区域旅游资源本底,寻找开发研学旅游项目的切入点,通过“旅游+教育”的产业联动,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及旅游业态的创新,从而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适宜研学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体系有两大基地建设和七大专项产品。

1、研学户外营地

研学户外营地是专门为研学旅游者设计的实践教育拓展基地,具有承担一定规模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活动组织、课程和线路研发、集中接待、协调服务等功能。

通过组织野外生活、自然地域游览、模拟探险活动、情景式心理训练等实践教育活动,培养户外生存技能,提高研学旅行者的身心素质与合作交往能力。

2、研学旅行基地

研学旅行基地是指适合中小学生前往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单位。其主题性和体验性较强,通过设计旅游线路和亲子互动活动,以及开发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的研学实践课程,丰富研学旅行内容。

研学旅行基地这种新兴旅游区一般规模较大,具有接待、教育、娱乐、观光等综合性功能。

3、自然生态旅游产品

自然生态旅游产品具有环境教育和保护功能,而崇尚自然正符合当下旅游的需求。地质地貌、动植物、气象水文等生态旅游资源含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科学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除了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一些新型的生态旅游产品受到追捧,如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态农场,近年来一直是亲子旅行和青少年团队出游的热选地。

4、 国防科工旅游产品

国防科工旅游产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增强科学精神,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防意识。产品开发可以分为国防教育旅游产品和工业旅游产品。

国防教育旅游产品包括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

工业旅游产品包括工业园区、工业城、高新技术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等。因为国防科工旅游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开发的过程中要融生产、观光、参与、体验为一体,充分开发观光之外的参与体验项目和课程。

5、 红色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一直以其“寓教于游”的功能受到研学旅行市场的青睐,革命纪念地、伟人诞辰地等革命精神承载地,以及核心的纪念馆、故居、博物馆、风景名胜区是主要的红色旅游产品。

全国百余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十余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和几十条主题线路业已成型,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6、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中国在五千余年的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遗址遗迹、古代建筑、古代园林、古代陵墓等,这些资源富有文化底蕴、科考价值和美学价值,是文化旅游产品中最为重要的一类。

可针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不同特性,开发独特的研学旅行产品,如北京胡同游、北京王府游、古村落写生游、园林美学游等。

7、特色游学产品

特色游学产品,通常由院校或培训机构牵头组织设计,根据课程设置的需求设计旅游线路和产品,例如,到山东学习儒家文化,到印度学习瑜伽,到各大名校参加业余课程培训等。

这类产品的主要开发思路,是让消费群体在实地体验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是旅游与教育有机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8、乡村扶贫旅游产品

乡村扶贫旅游产品是建议开发的一种新型研学旅行产品,主要是组织学生群体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体验生活,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参与农事活动。

通过这种形式,旅游者可以提升实践能力和助人为乐的品质,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9、现代景观(城市)旅游产品

与乡村旅游产品相对应的是城市景观产品,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开展游览。

这些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建设比较完善,地标性建筑、城市公园、街区风貌、现代设施、大型知名企业、大型工程等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管理规划、设计、美学、历史、民俗等方面的内涵,能够加深旅游者对中国特色主义建设成就的理解和自豪感。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