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国土空间规划的四个部分

刘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国土空间规划的四个部分

笔者提出通过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寻求能够使矛盾的各个利益方获得均衡解,从空间的角度其核心任务就是寻求其均衡点——聚合城市。从资源角度其宗旨是要构建资源共享、职住平衡、自然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四大国土空间新格局。四大国土空间之间构建超级共享中心——聚合城市。

新经济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核心任务应是:

规避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与农、林、牧、海洋等其它资源空间陷入广泛的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利用、避免城市之间、城市与农业地区之间、附着于不同资源的各利益方之间等同质化发展与零和博弈。实现资源与空间的集约化、共享化利用。

从战略规划构建农业大区、产业集聚区,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区,针对传统城市空间通过实现多中心化、共享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更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巨型城市——聚合城市。以有效提升城市人口承载力和农业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以及经济价值创造效率,保障国家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城市、农业、牧业、渔业、海洋、工业空间、自然资源空间、人类资源空间的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建立全面的自然资源、人类资源数据信息库和智能管理体系,通过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状况和自然生态承载力建立评估机制,分类别、分地区、分规模规划土地开发强度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基于农业国转向数字化、智能化、城市化强国。重新构建国家资源和土地利用关系,实现自然资源、人类资源最佳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化。

应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实施分别建立以下各类空间的行政区划并实行有效行政管辖,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自然资源空间

(2)城市空间

(3)产业空间

(4)农业空间

不同国土空间通过智能感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各相关利益方协同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凭借数据智能技术,高效率无缝隙地实现对这些国土空间和经济活动进行数字化监管和宏观指导,实现国土资源共享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自然资源空间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山体、河流、海洋、森林、草原、冰川、沙漠等。自然资·源空间分为资源保护与可开发利用两大部分。

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国家自然资源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范围红线,依据其具体地理、经济等数据信息,实施统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统筹划定海洋、牧业、林业、矿产资源经济开发与资源保护底线,明确权属范围,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

结合数字自然资源空间规划,建设国家级智能地理感知、生态数据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实现国家对自然资源、人类资源空间的无缝监管,实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共享化、智能化、数字化,实现国家自然资源与人类资源实体空间与数字空间规划合一。

二、城市空间

新经济时代的中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智能技术对于人工的替代,使劳动密集型工业对于人口依赖逐渐消失,地理资源优劣的差异、大城市丰富的公共资源及新兴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日益紧缺的地球资源及碳排放,带给环境的威胁导致生产活动对于资源的集约性利用的具体需求等,将导致中国大部分中小城市走向难以逆转的人口与空间收缩。

而那些宜居之地的城市,将需要承载这些转移的人口以及来自农业地区的城市化人口,可以规划成为基于增加人口承载力的巨型宜居城市。这种巨型空间将来自宜居地区具有相近的地理、经济、文化的不同城市实现空间聚合、资源共享,共同构建成为新经济时代的聚合城市(图1)。


图1 聚合城市模型

中国城市应在相近的地理、经济、文化等宜居区域实行城市空间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化、共享化利用,将分散的城市建立线性链接聚合,实现点矩阵的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融合,可创造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经济效率的极限。

因此规划实施聚合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大价值:有利于改善旧规划体系执行的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中存在的诸多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健康标准,解决长期困扰健康生活的“城市病”;有利于提升国家及聚合城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有效融入世界新经济体系。

页面: 1 2 3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