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使命
1、规划认识的起点: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2、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规划遵循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谋划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性工具,要注重目标、问题和运行导向,围绕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三个核心问题,成为管用、适用、好用的规划。
突出战略性: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城镇化战略格局、农业战略格局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战略定位相协调,空间布局同战略定位相一致。把握发展趋势,明确空间发展目标,确定空间发展策略,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
提高科学性:强化底线约束,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统筹地上地下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提高空间品质。
注重操作性:制定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提出下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分解落实要求,健全实施传导机制。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时序,提出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重大项目的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管用、好用、能用。
3、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规划使命: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存量规划+品质规划)
要顺应空间规划从增量时代物质规划向存量时代品质规划转型,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4、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五级三类:国家—省—市—县—乡(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
三、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路径
1、空间辨识:问题导向
2、空间战略:目标导向
重点在全面贯彻国家战略、充分符合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美好向往三个方面凝聚共识。
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在科学研判当地发展趋势、面临问题挑战的基础上,提出2035年国土空间发展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
3、空间格局:刚性管控,用途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