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0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成为全国城乡规划界积极投入乡村规划与建设事业的重要理念。
一、乡村规划涉及范围
1、村庄是生产生活和自然空间的复合体(区域和村域)
我们所做的乡村规划和村庄规划不仅仅基于物质环境建设,这跟城市规划还是有区别的。城市规划的分工很清楚,是我们把规划做完之后交给建设部门去报批和建设,之后还要交给城管去管理。乡村很难讲规划是怎么做的,设计内容是不是只有硬件建设,是否包括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一些防灾等其他问题,比如水利建设、农田基本生产设施,这些是不是都属于规划的内容。乡村规划涉及的范围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村庄不是一个单纯的居住地方,不像城市的建设区基本功能是居住以及跟生活有关的,即使有生产也是分离的,但是乡村是生产、生活和自然空间的复合体,也就是我们讲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2、村庄规划是人财物三位一体的规划
村庄规划不仅仅是物的规划,还包括人和财。这个“财”将经济、产业都包括在里面,所以村庄有什么人、掌握了什么资源、在市场上如何安排生产,这些都是需要统一考虑的。
3、集体所有资源的利用问题
乡村都是在集体所有制下进行发展的,而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以个人组成的小集体单位。我们国家的村庄大部分都是由家族在组织,所以它带有一定的私有性质,虽然不会讲“私有”这两个字,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如果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在涉及到这个领域的规划、设想和调整时,你会感到非常困惑,或者感觉到有潜力可挖,可能性很多样。
4、乡村规划需要因地制宜的多样化规划思维
乡村规划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模板模式,它的规划内容、过程和方法都需要在规划和实践当中不断调整。当然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我们希望有一个模板,我们赵辉司长谈到过乡村规划的ABC,一个是发展阶段不同,一个是发展条件不同,还有一个是技术人员的数量少。A是比较精细的,B是比较完善的,C就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这也是一种规划管理的策略。事实上每个地方你要发现它的核心问题,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有多样化的解决思维。
5、在一个没有固定模式的区域,有一个相对规范的成果
1980年代建设部规定的村庄规划只需要两图一书:一张土地利用现状图,一张土地利用规划图以及说明书。这些规划都是粗线条的,后来事实证明这些规划还是基本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现在的规划标准做的非常严格和详细,反而很多乡村规划推不下去,所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乡村规划的要求不一样,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采取的手法也不一样。
6、村庄规划的权威性体现在对村民意愿尊重的基础上
很多人质疑村庄规划的法定性。乡村规划的法律性仍需探讨,而且没有单独的《乡村规划法》,当然也不一定需要,这个还可以再研究,但确实乡村规划的权威性在哪里?就在于对村民意愿的争夺上。《城乡规划法》里面谈到“村民先决”,因为村民如果不同意这个村庄规划就没法报到县级人民政府去审批,所以它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是否尊重村民意愿,村民有一套村民议会的讨论过程。
二、村庄规划的性质和作用
1、乡村规划是高度工业化时代的乡村振兴运动的组成部分
乡村规划的诞生是因为工业化造成了乡村衰落,这个衰落指的就是国家讲的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采取了乡村振兴这种措施。实际上乡村振兴更多的趋向一波一波的运动,不管是政治运动、行政运动还是组织运动等。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乡村规划,因为工业化对农村的冲击很大,工农剪刀差、地区聚集发展等带来大量人口流失地区的贫困和地区间的差距问题。
2、乡村规划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求混合所进行的持续性系统修复工程
乡村规划绝不是在一个完全没有现状和前提的情况下做的,而这个现状和前提跟历史因素密切相关,不仅指的是历史遗存的问题,还包括复杂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是村庄规划时应该考虑的。
3、乡村规划本质上是乡村社区发展规划,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村庄治理规划
乡村规划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乡村社区发展的规划,我们所谓的产业规划、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都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乡村规划主要指什么?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村庄治理规划,为什么要以问题为导向,刚才说了乡村规划是一个系统修复,所以你不可能把整个系统推翻,只能在这个基础上针对发生的主要问题来进行规划。
4、乡村规划是对个人权限的制约和土地使用的调整,以及增强乡村凝聚力和活力的手段
乡村规划是在个人私有权利不断扩大,甚至无限制扩大的矛盾下,为了让大家共同生产和生活,从而建立一种公共体系的复杂过程,城市里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
5、乡村规划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规划人员包括相关利益人员的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
大家需要坐在一起讨论彼此的需求和对法规的认识,包括法规、条例、规范、通知、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