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最美乡村的梯田模式之梯田案例

乡村振兴:最美乡村的梯田模式之梯田案例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梯田是农业文明的重要遗产,梯田的存在是人类顺应自然发展均衡美的体现,具有生产、生态、人文以及审美价值。

一、梯田分布特点

梯田绝非中国独有,不同类型的梯田各有千秋,凝聚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智慧。在东南亚、东亚地区梯田都主要是用来种植水稻,形成了“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在欧洲著名额梯田主要与人口稠密或旅游胜地毗邻,主要种植葡萄和橄榄树;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梯田遗址是古印加文明的宝贵遗产,曾用来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中国梯田分布有两类,一是依托高温,降水量多的江南山岭地区如广西云南,二是在干旱水土流失地区,如甘肃庄浪梯田。

二、存在价值

实用价值:良好的梯田农业,不仅解决了可耕地面积少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观赏价值:梯田的存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均衡美的体现,围绕梯田文化母体衍生了宗教观念、世界观、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梯田是一个民族的生活魂魄,祖祖辈辈倾注心血当做艺术品来盘弄。

三、梯田形制

梯田的类型分为两种:与水相克成田园梯田,与水相容成钙华梯池。

田园梯田:人类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把山坡改造成阶梯式平地。

温度高、降水较多的江南山岭地区形成:

• 广西平安村:龙脊梯田

• 云南元阳:元阳梯田

• 东川:红土地

• 湖南:紫鹊界梯田

干旱、水土流失恶劣环境下形成:

• 甘肃:庄浪梯田

• 黄土高原梯田

钙华梯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在横断山区青藏高原东缘分布着中国特有钙华景观带。

• 同乐镇刷把村:钙华梯池

• 西藏当曲钙华梯池

• 九寨沟(树正群海、火花海等)

• 康定黄龙钙化池:玉龙溪彩池群

• 云南香格里拉白地村:白水台

• 土耳其:棉花堡

四、田园梯田

1、广西—龙脊梯田

关键词:壮美——水田、吊脚楼、瑶族&壮族


梯田分布在海拔330-1100米之间,具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称。平安梯田集中在平安寨,有七星伴月和九龙五虎两个景点,以及附近的龙脊古村。龙脊古寨是一个古朴、原始的世外桃源,拥有广西乃至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壮族干栏式吊脚楼建筑群,古老而富有神韵。

2、云南:元阳梯田

关键词:秀美——水田、云海日出日落、哈尼族风情


万亩梯田集中连片,4300级首尾相连,从海拔600米至1800米,依山开垦,顺势造田,经纬纵横,蛛丝密布。由坝达景区、老虎嘴景区、多依树景区、箐口景区4部分组成。哈尼梯田文化的共性即森林、村庄、梯田和江河四度同构的特征,所以又被称为哈尼族四度同构展示区。在这里一是看梯田壮美的日出日落,二是看哈尼族村寨的独特风情。当地人常说“日出多依树,日落老虎嘴”。

3、云南东川—红土地

核心景点在东川区新田乡花沟村花石头社方圆15公里内。这里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也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方圆数百公里都是红土,一部分的红土地翻耕待种,另一部分的红土地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红土地一年四季因作物不同而缤彩纷呈,政府发展的独到眼光不是传统的洋芋、燕麦种植,而是打造旅游景点、利用田园风光升值。

4、瑞士:拉沃梯田

关键词:梯田、葡萄园、城堡、湖泊

在瑞士西南部,800多年历史,“三个太阳”眷顾的福地,延展着一片近千顷的壮美葡萄园。从1998年起,拉沃地区梯田式葡萄园开辟出32公里长的旅游步行线,人们可以步行在田埂小道上欣赏葡萄园,拉沃人专门设计出一种温和旅游休闲的模式,游人只能通过路过的形式游览。 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钙华梯田

1、云南白地村

东巴文化发祥地,东巴造纸、神秘钙化池。


这里是横断山区最令人神迷的钙化景观之一,有诗云:云波雪浪,玉埂银丘。

2、四川黄龙景区

国家5A级景区,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最壮观的钙华彩池群、最大的钙华滩流、最大的钙华塌陷壁地,这里的钙华岩溶景观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地貌之一。

3、乐业县刷把村

国家4A级景区,世界第一天坑,内有世界最大莲花盆,直径9.4米。
莲花洞洞中的层层阶梯很多是由沉积物由中心向外生长故多呈罗盘状,环环相套。

4、土耳其棉花堡

钙化池、温泉、热气球


是世界上惟一拥有露天钟乳石和石笋地形的自然奇观;钙化池附近共有17眼温泉,水温35℃到100℃不等,这些温泉正是塑造棉花堡的自然动力。

六、田园梯田案例一:哈尼模式

1、 以完美的生态空间为魂:可持续发展理念

森林—村寨—梯田—河流互生互补“四素同构”的和谐系统:

成文约束:哈尼族传统上将森林分为水源林、村寨林、神树林,有严格的规矩予以保护;

历史俗成:大山是梯田的家,哈尼的蘑菇房是稻谷的家。哈尼人从村寨走入梯田,稻谷从梯田回到哈尼人的家。这是世界上最自然也最动人的来往。

稻渔共作:以“稻渔共作”保护和开发哈尼梯田,唱响哈尼品牌,推动当地农业供给侧改革。

2、凝聚梯田文化:人际关系&天地关系

哈尼族的文学文化、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都是从梯田中衍生出来的。

人际关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保留本民族长期培育的“森林崇拜”和“稻魂崇拜”为核心的信仰体系;个人绝对服从祖先与古规,把日常聊天称为“款古”、“摆古”等②天地关系:生产:每年的修埂,一年一个周期;习俗:祭祀—“祭寨神”、耕作礼仪(春天的开秧门&十月年“扎特特”等)。

3、 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多样化

《哈尼古歌》实现常态化演出,国家交响乐团红河州创作实践基地落户哈尼小镇,举办“开秧门”实景农耕文化节、摄影双年展、哈尼梯田越野挑战赛,组织百名作家写元阳、知名记者访元阳、知名画家画元阳活动,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红河·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

七、田园梯田案例二:拉沃模式

大都市里的“世外桃源”—葡萄王国。

1、1973年,拯救拉沃运动

一位叫韦伯的当地人发起,以征集公民签名的方式要求沃州政府将拉沃地区列入州法律保护范围。然而,当时的沃州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并未采纳。

2、1997年,二次尝试

1997年,沃州再次举行公民投票,又将拉沃地区从受保护地区名单中删除,无奈的韦伯发起名为“二次拯救拉沃”的行动, 80%的居民支持韦伯,而在沃州首府洛桑,支持率竟高达100%,拉沃再次纳入州法律保护之列。

3、1998-2005年,申遗之路

①1998年拉沃地区梯田式葡萄园开辟出32公里长的旅游步行线,人们可以步行在田埂小道上欣赏葡萄园。

② 1999年,沃州政府决定申报拉沃为世界遗产并制定了详细的申报计划上报联邦。

③ 2005年12月21日,瑞士政府才决定为包括拉沃梯田式葡萄园在内的五处瑞士人文、自然景观申报世界遗产。

4、至今:精心维护——温和旅游休闲模式

①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太阳”眷顾的福地&葡萄酒文化。

②法律保驾护航:拉沃梯田一直在国家、洲和地区三级法规下受到保护新建建筑的位置、颜色,甚至修建每一道墙,都须经有关方面审批。沃州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区周围内,还划出一个“缓冲带”。

③专门定制旅游发展模式:设计出一种温和旅游休闲的模式,游人只能通过路过的形式游览,或者乘小型游览车走马观花,或者步行于山间小道,也可以乘船在日内瓦湖中观景。梯田区内所有村庄都不接待游客住宿,这里没有修建一座旅游饭店。

④旅游资源比邻共享:拉沃梯田被大都市和旅游胜地包围着,阿尔卑斯胜地蒙特勒、欧洲最美城堡希永古堡,万般喧嚣中坚守的一片室外桃源。

总结:哈尼梯田,以“四素同构”打造生态空间的和谐美,走“稻渔共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拉沃梯田打造温和旅游休息模式,走自下而上的申遗之路。

原创: 奇创旅游规划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