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探索接地气的乡村规划理念

方明:探索接地气的乡村规划理念

很多城市规划设计院并不熟悉乡村,往往是简单的把城市的规划照搬照抄到乡村去,造成了乡村规划大量简单照搬城市、注重形式、内容空洞,农民看不懂,实用性差。但是乡村不需要存在各种问题与不接地气的规划。乡村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规划,能带来发展的规划,能改善生活的规划如何做好接地气的乡村规划呢?

1、整县推进系统编制乡村建设规划

县域是全面统筹安排各项产业和专项建设的地域单元。不同乡镇,不同的先天本底和条件也都需要不一样的定位和规划。传统的城镇镇村体系规划是以县城为主体,最多考虑到一些乡镇,没有涉及到村庄,也很难把村庄的问题说清楚,所以需要系统的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这个规划是每个具体的村镇规划的上位规划。一些没有条件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地方,也可以一定程度的用县与乡村建设规划来暂时替代村庄规划。

2、建立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分类发展

众多的村庄必须分类发展,因类施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前三类是未来乡村振兴的聚集点。同时,乡村里还存在大量“一般发展类村庄”(那些缺乏产业,空心化比较严重但仍然会存在一段时间的村庄)和“基本保障类”(资源要素匮乏但短期内不会消亡的村庄),这两类量大面广,要积极关注。

对不同类型村庄应采取不同的发展建设标准和不同的发展建设时序。总体上应先易后难,先重点,先城郊,先特色保护。通过优先发展这些有区位优势,有资源优势,有交通优势,有人气有活力的村庄,带动其他村庄有序地实现乡村振兴。

不同地区应该编制各具特色的分类办法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比如北京乡村振兴提出了上楼村、倒挂村等很有特色的分类。同时分类的名字尽可能客观,比如说用一些生态涵养型、山区型的名字,让留下来的村民有信心。

3、在乡村人口流失的背景下研究乡村规划问题

要重点研究农村的人口问题,未来乡村的人口会持续流失,要研究大量出现的空心村、凋弊村如何整治,要在研究人口减少的背景下研究乡村规划如何开展。

4传承乡村智慧充实乡村规划

几千年农耕文明归纳总结的在乡村里的一些土办法是乡村的智慧。比如我们传统的村寨在选址布局上依山就势,避开良田耕地,尊重风水理论。再比如我们传统对垃圾污水通过堆肥还田、畜禽饲养的方式,生态循环、资源化利用,比现在城市市政工程处理方法来得高明得多。

这些自然的、生态的、传统的乡土办法非常实用、依然鲜活、很有生命力,反观来自于城市的、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却与乡村格格不入。

5、以乡镇为单元编制村庄规划

单独的编制村庄规划是最不划算的。一个村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产业等多个方面,没有几十万是编不好一个村庄规划的。地方政府往往没那么多资金,也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编制规划。但同时,往往一个县有很多地方自然地理环境一样,社会发展水平一致,经济文化特征相同,村庄的区别并不大,70%左右的内容是一样的,个性部分只有30%。所以相同区域的村庄一起来编制规划,反倒非常经济,针对性也更强。

一个乡镇往往地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是一致的,所以以乡镇为单元编制村庄规划是最经济划算的。同时乡镇的管理水平,要好过村庄。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未来动力不足,但是从管理角度,日益需要加强。以乡镇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也符合村庄人口日益减少的趋势,便于小集中大均衡的原则。

6、做村民有用的规划

对村民而言规划有没有用很重要,能够指导乡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在空间落地,能够指导具体建设,就是有用的规划。村庄规划一定要能直接指导乡村的建设,乡村不可能都去请人做设计做施工图,村庄规划要一定程度上从面上指导一些简单的建设,面上的建设。同时还有利于县、乡镇、村各级的管理方便。

7、便于村民简洁易懂

乡村规划内容量小不大,不要像城市规划一样强求成体系,成片区的编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编成几图几书少做一些图文并茂式的分析和说明,多提供一些具体做法和选择,多选用或绘制一些卡通图片。

总体的文本和成果图纸一定要少而精,要限制厚度,既便于复制也便于阅读规划内容。有条件的村可以做一个永久公示牌,把村庄规划的总平面放在村里的重要位置,便于全村人了解和监督。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