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政策与案例分析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政策与案例分析

随着“体育+”延伸发展,以及“旅游+”融合升级,我国运动休闲需求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前景利好。

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广袤乡村为运动休闲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现代化的乡村综合开发中,引入运动休闲要素,一方面可以盘活乡村运动休闲资源、拓展乡村消费空间、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面貌、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绿色经济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一、政策支持

自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相继发布了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利好政策,制定了较为客观的体育产业目标和具体措施,为运动休闲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措施和有力的基础保障。

据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根据体育总局发布的各省汇总数据,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按照规划,我国体育产业在未来十年将有5.3万亿元的市场增量。

在目前有关体育产业的各项政策中,体育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引导措施已有显露,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

产城融合将成为未来运动休闲价值的重要着力点。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健康、养老、地产、传媒、信息、金融、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加深,融合后的“外溢效应”也将成为体育产业价值的增长空间。

二、案例分析

1、沈阳市康平县“康平辽金文体小镇”——文体融合发展,就地城镇化典型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康平县城、卧龙湖生态旅游区、经开区组成的三角中心地带,占地4300 亩,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坐拥蒙东经济圈、东北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市场,休闲旅游需求较旺盛,保障了项目优越的经济基础和客源基础,是沈阳经济区北部腹地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发展思路:以辽金文化为主导,打造集体育运动、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打造辽金文体特色小镇。

规划策略:

产业社区,实现朝阳工业园区工人的职住平衡,构建完善的产业社区配套体系,包含普通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公租房。

四态合一,旅游导向打造辽金文体特色小镇。在传承历史生活环境、再现辽金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打造民俗百态,构建居游共享的文旅空间。

产业升级,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享的新型城镇化。在产业构建上,绿维文旅通过“自上而下扩溢、整体项目特色辐射、自下而上生长”三种方式,构建八大产业体系:旅游度假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智慧制造业、清洁能源、生物智能、现代生产服务业、城市生活服务业。

围绕“双轴”, 布局小镇文体特色,“双轴”分别为马莲河生态轴、城市发展轴。

2、长春市莲花山镇“矿坑里诞生的休闲运动度假小镇”——“休闲运动+度假”发展模式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长春市近郊二道区双山村,规划面积19200余亩,交通极为便利,客源基础良好;域内山环林密,河流环绕,田园唯美,具有英式自然园林的形态,资源组合度较好;有矿坑二十余处,原来为采石区,开发建设面临难点,可修复利用。

发展思路:以矿坑国土修复为基础,以农业、运动、健康养老三大板块构建未来产业发展核心,打造国土修复、休闲农业、康体运动有机联动的特色乡村休闲度假地。

规划策略:

产业振兴策略:“运动+农业+康养+度假”多产业集聚联动:构建新三农主义,构建休闲运动产业,打造健康生活方式。

生态振兴策略:“公园+ 运动场地+ 度假区”三大修复方向:建设生态公园,构建复合型运动场地,综合型度假区。

治理有效策略:“导航+导游+导览”三大智慧体系:聚焦以人为中心的“智慧景区”建设,将传感设备嵌入景区的物体和各种设施中,并与互联网连接,构建大数据中心,搭建面向主管机构、企业及游客的管理平台。

宜居生活策略:创建垄断性IP——长春运动:绿维文旅以互联网为引擎,将健身、养生、康乐、竞技等活动云集到平台之上,在局域和广域内联动农业、运动、养老三大板块,构建项目地的体育休闲运动领域平台。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