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乡村?为什么要关心传统村落?因为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过去我们司空见惯的传统村落现在成片地消失了,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一、传统村落的性质

传统村落不同于城市。过去我们历史文化名城把村镇放在一起,我觉得不太合适,镇还是偏向于城市,村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就功能来说,无论规模多大,都可以分为城镇和村落两种类型,两者之间有本质性的不同,这个不同主要体现在二者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

按我对传统村落的观察,中国有两大类的传统村落:集中式的和分散式的。现在村庄可能都会变成集中式的,分散式的可能就不存在了。像成都平原那种景观很难保持,怎样来保持?得有制度上的一些保证。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年积累而形成的。

我是从遗产的角度来看乡村的。作为文化遗产,我把我们的乡村看成是文化景观。遗址、建筑群和纪念碑,以及文化景观,都属于文化遗产,但文化景观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文化景观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被认为有独特价值、值得有意加以维持以延续其固有价值的、包括人们自身在内的人类行为及其创造物的综合体。它是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一种“混合”遗产类型。至今还被人们使用,生活方式、产业模式、工业传统、艺术传统和宗教传统没有中断并继续保持和发展的城镇、乡村、工矿、牧场、寺庙和圣山等,都属于文化景观类型遗产的范畴。

中国农业文化景观的绝对主体是村落文化景观,我们曾经这样定义:“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是人类行为创造的并包括人类行为在内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体现了乡村社会及族群所拥有的多样的生存智慧,折射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于人类有意设计的景观和鲜有人类改造印记的自然景观,是农业文明的结晶。”

由于村落文化景观是最复杂的文化遗产,不能按照遗址、建筑群和纪念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来保护和利用这类遗产。保护这类遗产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村落文化景观是延续的没有中断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终止村落沿着自己的轨迹继续发展,不能将活态村落变成村民都已离去的“古村落”。所以我不赞同传统村落叫“古村落”的说法,因为它延续到现代,古今是一体的。

(2)村落文化景观属于农业文化景观,是农业文明的结晶,失去了农业的“村落”将不再是村落文化景观,而属于城镇文化景观。

(3)尽管每一个村落的范围不是很大,乡村文化景观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包括了物质和非物质,包括了古今,也包括了村落居住的部分和它外围支撑的生产部分,以及它和其他村落之间的交界部分,比如山林水泽。村落是“活态”的,它包括了三个层面:我们看见的基于视觉的物质层面和动态的非物质的层面,还有中层的人类行为的层面,另外还有深层的社会机制,这是最重要的。文化的体现不在于表象,表象都可以仿造,而在于机制,它是一种自发的,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它是一种传统的,人们遵照这个去工作和生活。

(4)包括民族地区在内,乡村房屋、土地、山林的权属比城镇单一,传统村落的村民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我们从事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学者,只是这些村寨的客人,作为客人没有权力要求主人应当怎样或不应当怎样。所以,一个主要由村民组成的保护与发展机构,对于我们开展村落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传统村落是一种文化形态——乡村文化景观。既然如此,文化有表层、中层和深层的问题。表层的文化形态是可视的有形物质表象,如村落的建筑形态、村民的发式服饰等;中层的文化结构是产生表层文化形态的行为,如村民的生产活动、村民的行为方式等;深层的文化内涵是导致中层文化结构的社会机制,如传统乡村的社区及其机能、世代相传的乡规民约、农业社会的生存智慧等。系统地分层次探索中国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存在的问题,是开展村落保护与发展行动前,首先应该做的事。

二、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传统乡村普遍失去了传统的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能力,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他组织行为代替了具有个性化的自组织行为,传统文化多样性生成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我想正是由于有这么一种情况存在,才需要规划。我们现在还没法自己来做这个东西,必须要有自上而下的力量来代替。但是我们希望能够从中间逐渐有一些地区,尤其是有一些发达地区能够部分恢复自组织的能力。

2、随着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各级城镇,原先的乡村政权对乡村的管控能力降低,导致传统村落内部凝聚力下降甚至丧失。很多村组织都相当涣散,尤其是在土地使用权已经固化,集体资产已经很少的现实情况下。所以说过去的一些方式现在已经没法使用,在村官的带领下,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自行保护自己的传统村落在绝大多数地方都是一种奢望。

3、中国传统乡村与城镇的生产关系发生逆转,新的城乡关系导致了乡村的贫困化,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增大。土地改革当然是个伟大的革命,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乡村没有很有钱的人来做公共事业。

4、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和“长久不变”,使得农村的土地权属已经固化,在传统村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居住用房和人居环境都变得很困难。

5、随着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原先地区间、城乡间、乡村间因地理分隔导致的文化差异性迅速缩小,多样化的乡村正逐渐变得单调。我们的传统村落就如同我们的历史城市一样,逐渐失去了本来具有的强烈地域特色。中国的乡土建筑特色正在丧失,中国的国土景观已经变得模糊,中国古老的传统似乎正在逐渐隐去。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1、我想最重要的是寻求政府相关农村政策的支持。没有这个根本的变革,很多东西很难做。当然靠近城市或者城乡一体化,按照城市的做法把农村的土地都收归政府统管,可能解决一部分地区的问题,但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恐怕很难就这么一种方法来解决。广大农业乡村,可能在土地权属、社会组织、农村政策等几个方面,要不断地向中央提出建议,在下一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时候,得有这样一些声音或举措出来。再继续延续过去的第三阶段农村改革的政策,我想这个村落早晚保不住。

2、要开展文化复振和社区再造工作。虽然我们都是外来者,但是我们可以多做些工作。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台湾的高校参与的很多,这五年,他们年年都派二三十个人过来。我们也想听听他们的一些做法。但是,大陆和台湾的制度不一样,区域情况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大陆的制度情况,在现有的体系下做好文化复振和社会再造。

3、制定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对做保护的人来说,不能光做保护,不说发展,否则你既保护不好,又发展不起来,使矛盾尖锐化。对于做规划的人来说,我们不能只去做个设计,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决策,是一个上层的设计。至于村落里面的路怎么弄,垃圾箱怎么做,那是次要的问题。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