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规划设计院并不熟悉乡村,导致乡村规划大量简单照搬城市、注重形式、农民看不懂,实用性差,花了不少冤枉钱。比如,很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并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乡村很多需求项目得不到解决,很多城市超前的理念不符合乡村的实际情况等。
乡村需要的是接地气的乡村规划、以需求为导向的乡村规划。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乡村新格局、乡村产业、生态宜居的环境、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都需要乡村规划的指引和空间的落地,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产业在空间的落地和建设指引
乡村产业的发展是乡村的关键,之前乡村往往做了很多产业的研究,但是绝大多数并没有在空间落地,没有具体建设指引,没有规划。产业的研究与规划落地,形成两张皮。比如养猪场具体放哪里,在哪里搭建大棚,在哪里放牧,在哪里种植,哪里保护山林,都没有落到空间实处。
2、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规划的重点
乡村的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产业真正的发展更多靠市场去推动,农村公共环境却是政府应该重点提供的,因此乡村规划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乡村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所涉及的垃圾用什么模式收集、清运和处理、污水怎么处理或利用、基础设施用什么标准或选型、乡村风貌用什么风格、绿化的树种和数量等多方面的内容都是我们乡村规划的工作重点。
3、加强空间和土地的精细化管理
乡村个体小,分布散,土地情况复杂,有各种不同用地,如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耕地、林地、坡地等,这些用地都需要是具体的在空间的研究、精细的管控、用途的指引,需要具体在土地的落实,需要精细化、准确化的管理。
4、针对乡村建设的热点
当前乡村建设需要什么内容,就是我们规划的重点。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农村建什么,我们重点规划什么,让我们的规划与建设结合起来,以需求为导向。一些不着急,未来要发展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农田怎么整治,农村住房怎么建、沟渠边坡用什么材料、桥梁用什么形式、大棚、村庄入口怎么布置、村内道路用什么材料、树木花草怎么栽、路灯选用什么形式……还要针对村内的绿化、村入口、村中心、公共服务设施,村内道路、晒谷场等。
5、指导具体的设计和建设
传统的城市规划是成体系成建制的规划,往往侧重宏观,但是在乡村规划中需要大量的中观规划来指导微观的设计和操作。
比如在乡村规划中,我们既需要产业研究,也需要产业在空间上落地,具体的产业项目、产业内容进行具体指导和定位,包括规模、建设方向等。
我们也需要对垃圾用哪种处理方式,是循环利用、就地处理?多少比例就地处理?多少要运出去?这种是垃圾专项规划,可以指引具体的设计,这些往往没有,地方往往只有具体的技术设计和建设缺少上位规划,产生了错误的方向问题。污水也是同样的问题,用什么方式去收集、处理,集中处理还是资源化的方式处理更符合农村的实际。
在乡村风貌上,每个乡村具体的设计千差万别,由于分布很散,不可能专门找人设计,因此缺少在中观层面上对风貌的定位,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风格、选址,这些都是乡村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道路基础设施选型选线,都需要中观的规划,但可惜目前的村庄规划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缺少中观规划,乡村规划重在中观层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恰恰缺少的正是这一部分。
村庄规划设计特别要注重山边的森林和生态修复,注重村边的绿化和黑臭水体,注重田边的大棚和地窖冷库,注重水边的小桥沟渠和水利设施,注重路边线形及材料和路边景观绿化,注重宅边的景观和垃圾污水的处理,而这些都属于中观规划的部分。
对村民而言规划有没有用很重要,能够指导乡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在空间落地,能够指导具体建设,就是有用的规划。村庄规划一定要能直接指导乡村的建设,同时还有利于县、乡镇、村各级的管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