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推出六大县域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案例

住建部推出六大县域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案例

近日,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住建部结合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百县示范工作,筛选了部分在县域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值得借鉴的案例,推出六大县域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案例,总结主要经验和做法。

  •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实施“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体系

一、总体情况和成效

高淳全区6个镇和2个街道,共计行政村134个, 1044个自然村,规划保留点579个,其中规划发展村庄277个。近年来高淳区通过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015年,高淳区完成治理的规划布点村庄为355个。工艺选用除少量采用地埋式A/O工艺,其余大多为为“生物滤池+人工湿地”。2016年,高淳区对109个村庄进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同时对已经完成治理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村庄进行整修,确保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出水达标。2017年,高淳区环境整治自然村162个,含规划布点村99个,铺设污水管网270公里,到年底全区规划布点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4%。截止2018年,高淳区共整治自然村789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60余套,投资5.98亿元,铺设污水管网1300多公里,日处理能力达到1.18万吨,设施正常开启率98.6%以上,规划保留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南京市高淳区农村污水治理是在前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总体方案,并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确定年度治理内容,并做好与远期衔接,确保治理有序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区政府为统筹主体、镇政府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强化水务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责等。

(一)加强领导、创新建管机制。区委、区政府明确部署全区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对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为区水务局。明确区环保局牵头组织各镇街实施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主的环境综合整治,区水务局负责监督考核工作。

以政府主导、属地为主为原则,建立区政府为统筹主体、镇政府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并强化水务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责。积极选择引进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建设和管理单位参与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对拟建项目采用EPC+委托运营模式实施,由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水务局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能;对已建成的处理设施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运营。同时,以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得起,用的好”为导向,强化物联网和无线通信远程技术作为长效管理工作的基础,构建具有项目建设单位交流、项目建设资料管理、污水处理运行数据查询、设备故障报警的监控监管平套,实现互联网一站式集中监管与运行,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

(二)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在前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和“多规合一”,进一步完善《高淳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尽快确定最终方案。在规划总体方案确定的前提下,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确定年度整治内容,并做好与远期衔接,确保整治有序推进。综合考虑村庄自然地理因素、布局形态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环境改善需求等,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因地制宜确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景观布置等共同实施,对相邻的村庄能够合建共用的尽量合并建设,同时使用成熟稳定、实用低耗的处理技术,确保取得实效。

(三)分类整改,统筹组织实施。在进一步梳理分析村庄污水处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施策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对目前设施正常运行的村庄,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常态化运行;对因发生故障导致无法运行的,加紧进行维修,确保正常运行;对管网不齐全的处理设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线路尽快铺设到位;对确因前期选址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无法运行的设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或重新选址建设;对于已经确定建设项目的村庄,抓紧按照正常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四)示范引路,规范指导。每年区政府牵头在各镇街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村庄作为年度治理工程施工建设示范点,在各镇街召开现场推进会,要求镇街各村负责人、施工队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采取施工技术规范理论讲解和现场施工观摩相结合,着重介绍技术规范、安全警示、矛盾协调等方面,并要求每个生活污水治理的村严格按规范施工。一是广泛宣传,施工前要求在村庄道路醒目处粘贴宣传公示,向村民宣传污水整治的目的、意义,使广大村民从知晓到理解,并积极参与到治理中来;二是测量定位,选取设施的建设位置,基本在村庄地势最低处,距离农户住宅30米以外,根据设施位置,初步确定±0,以设施位置为起点,红油漆标识出主管网走向、管线的管径及窨井位置、规格,并测量出管线开挖的标高。一般是先建污水设施,后开挖路面铺设污水管网;三是规范施工,在埋设污水管网前道路进出口设安全警示标志,切割路面后挖机进场,按照施工规范,开始开挖污水管槽,埋设污水管网。

(五)长效监管,强化考核。由区政府牵头成立高淳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高淳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暂行办法》、《高淳区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工作考核评分标准》、《高淳区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规定》等考核管理办法。区领导多次带领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对8个镇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进行督查。水务局与区财政对接,选取中介机构并编制招标文件,在网上进行公开招标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考核单位,于2019年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考核工作。抓好长效监管机制,对第三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将及时通报各相关单位并要求整改到位;在下一次考核中将重点考核上一次考核不合格设施的运行情况。

(六)逐步整改,实施第三方运维。高淳区农村污水设施由属地镇街自行负责运维,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运行管理水平较低,2017年平均合格率为86.9%,优秀率为16.8%,2018年平均合格率80.1%,优秀率为23.9%,由于部分设施建设年数较长,老化严重,新增加的设施未及时验收,导致合格率不高。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实施第三方运维。第三方运维企业,前期对6个镇街设施进行了全面摸排,制定整改方案,由属地镇街组织整改,6个镇街已移交运维工作,基本完成6个镇街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委托第三方运维。

  • 江苏省昆山市积极转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机制

一、总体情况和成效

昆山市共有680个自然村(43100户),其中重点、特色村为220个。昆山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胆创新、积极转换建管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建设管理、统一运行”的建管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6%以上,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水环境。

2015年底,累计完成290多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2.9万多户。2016年投入2.12亿元,完成15个重点村、特色村和51个一般村的治理工作,完成19个村的已建设施完善改造和2个撤并乡镇12公里的污水管道建设。2017年投入3.5亿元,完成17个村已建设施的完善改造和3个撤并乡镇5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

2016至2018年,累计完成429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重点村、特色村全覆盖,圆满完成省、苏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昆山市组建“农水办”,强化责任考核,将农村污水治理列入市政府年度实事工程,并与相关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构建市、镇、村、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责任体系;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昆山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治理模式和工艺技术:结合全市污水信息框架,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智能遥感”、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监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和监控平台,构建 “三层架构”的农村污水监控展示体系等。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组建“农水办”,从规划、环保、水务、农办、水务集团抽调骨干组成专班集中办公。强化责任考核,农村污水治理列入市政府年度实事工程,并与相关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构建市、镇、村、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责任体系。

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市政府每年度实事工程,与区镇、水务集团(建设单位)签订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责任书,层层明确责任与目标,构建市、镇、村、建设单位以及专业运维单位的五方责任体系,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年度目标千分考核,构建起了全市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监管,长效管理。制订《昆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即市、镇、村、运管单位及第三方运行单位五方责任主体,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情况、运行状况、进出水水质进行考核,向市委、市政府定期通报考核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拨付挂钩(每月先拨付70%,其余30%根据考核结果,按质付费),确保处理设施持续长效发挥作用。

设立市级农污运管中心,明确农污设施和管网运维养护全部由市水务集团统一负责,为全市建成运行的323个农村污水处理独立设施建立“一站一档”健康档案,真正做到有档可查,有的放矢。制定《昆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苏州市、昆山市、水务集团、镇、村“五位一体”考核体系,构建 “监管、运管、责任、协管、服务”的监管框架,各级主体职责明确,责任到位,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闭环化管理。

(三)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制定《2015-2017年昆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赴常熟、浙江、无锡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昆山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治理模式和工艺技术:对能接管的优先接管;对农户相对集中的重点村、特色村采取建独立设施运行处理;对一般村采取生化法+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对农户相对较少的自然村通过化粪池、氧化沟进行分散式处理。

(四)建设平台,在线监控。昆山市建设四个区域运行维护中心、一个市级总监控平台的水质在线监测。结合全市污水信息框架,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智能遥感”、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数字化服务网络和监控平台,构建 “三层架构”的农村污水监控展示体系(第一层:运行监控总平台,第二层:运维分中心平台,第三层独立设施站点控制系统),实现全市农村污水设施站点信息实时上传和水质在线监测,切实有效地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信息保障,更好的实现管理和应用高效化。

(五)加大投入,落实资金。市财政除了承担全市农村污水治理建设资金外,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全市农村污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全市农村污水设施的完善改造工程,安排40万元考核经费专项用于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配合主管部门监督考核。区镇作为属地责任主体,安排专项维修资金,专门用于其他村庄建设过程中的管网维修保护。

(六)规范程序,严格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隐蔽性大,项目施工注重质量管控,一方面,将所有项目纳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原材料质量控制,不符合标准的一律禁用,从源头保障工程质量。

页面: 1 2 3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