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编制的七步程序

村庄规划编制的七步程序

2019年1月4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五部门联合发文《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做好法定的村庄规划,并要求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的村可结合实际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做到应编尽编。

2月19日,2019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强调“强化乡村规划引领。以县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县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2019年工作要点》发布,强调“推进村庄布局和村庄规划编制。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会议,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县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乡村规划工作机制,以县为单位制定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开展优秀村庄规划范例遴选推介,组织乡村规划专题培训,指导各地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引导各类资源要素优先用于已编制规划的村庄。”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因此,总结已经编制的村庄规划,探索村庄规划编制的基本过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

多规合一

按照“多规合一”的总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规划工作底图、技术标准、规划范围、规划指标、规划目标期限、规划数据建库等方面统一。

突出村庄特色

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全域规划的理念,以多样化为美,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保护建设并重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好建设开发的生态底线,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防止调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坚持“听民声、汇民智、重民意”的工作理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诉求,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

二、村庄规划编制流程

从现有的村庄规划编制来看,村庄规划编制大致需要以下七步程序:工作准备、现状调研及分析评价、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编制、村民意见征询、规划论证审查、规划上报。

(一)村庄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召开规划动员会等)、技术准备(选定规划编制技术协作单位、确定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工作方法与技术培训等)与经费准备(编制经费预算报告、申请经费等)。

(二)村庄规划基础调查及分析评价

1、 资料收集

制定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向县乡镇相关部门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收集材料,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状况、地质灾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资料。

2、 入户调研

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

3、 村庄发展现状分析

分析总结村庄特点,资源利用状况、用户需求、现存问题等。

(三)村庄规划发展目标确定

主要包括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

1、 村庄发展定位

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传统风貌等因素,确定村庄分类,提出近、远期村庄发展目标,进一步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

2、 主导产业选择

结合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资源要素以及发展现实基础,充分发挥村庄区位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村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确定村庄发展主导产业。

3 、村庄发展用地布局

依据村域发展定位,以基本农田、交通廊道、生态廊道及基础设施等为框架,明确村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布局,明确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村庄建设的主要区域。

4、 村庄主要规模指标

建设用地指标:依据镇乡总体规划面积,结合村庄农业生产特点、村庄的发展定位及村庄发展潜力等因素,科学预测村庄人口发展规模及建设用地规模,同时遵循 “底线优先”,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要求,确定最终村庄的建设规模,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边界。

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依据镇乡土地利用规划所明确的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规模,确定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模,确保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

生态用地指标:结合村域生态用地的调查摸底与其他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并对村域内的各类生态用地实行分级保护。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对村庄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划定保护区域。

5 、基础建设项目

综合考虑村庄的职能等级与发展定位,合理安排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

6 、人居环境整治

针对村域人居环境的问题,对村庄实施精细化综合整治,确定近远期整治项目,逐步实现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

7、 生态保护

结合村庄的生态控制红线,合理安排村庄生态空间,推行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环境。

(四)村庄规划方案编制

规划编制小组,可充分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多种编制手段,调动多种社会力量,结合村庄规划的重点要点编制文案。

(五)村民意见征询

各地要紧紧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注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在项目编制初期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规划文本形成后,应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规划报送审批前,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并在村庄内公示,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且愿意主动实施规划。

(六)规划论证审查

规划评审小组对规划成果进行审查,对规划成果提出纠正、修改或补充的具体意见。

(七)规划上报

规划成果通过评审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按规定程序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