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分享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分享

10月25日,为进一步研究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首届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美丽古镇安仁召开。会上交流了有关省(区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共同探讨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25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综合司等同志对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调查组一行分别考察了郫都区战旗村、蒲江县明月村、崇州市竹艺村、大邑县安仁镇以及南岸美村。

会上,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河、成都市政府副市长王平江等发表讲话,就成都“聚力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经验分享。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模式

成都市乡村旅游经历了“自主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提升发展”等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锦江区三圣花乡为代表的“都市休闲农业”模式、以郫都区妈妈农庄为代表的“体验式农业”模式、以崇州市道明竹艺村为代表的“农业+文创”模式以及以大邑安仁古镇为代表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四种主要发展模式。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经验

1、加强政策支持,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可持续化

编制《成都市旅游发展2025规划》、《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颁布《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乡村旅游业态转型升级进行总体规定。

出台《成都市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指导意见》,指导和推进成都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实施《成都市乡村旅游“四改一提升”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助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2、完善乡村设施配套,推进消费场景品质化

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百村容貌整治和“百镇千村”景观化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旅游配套设施条件。

构建全域慢行绿道体系。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骨架,启动建设天府绿道体系,构建“城园一体、绿轴串联”的生态绿网体系。

打造彰显天府特色的川西林盘。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启动实施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和修复工程,打造一批精品林盘景区。

3、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多元化

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深挖文化内涵,将乡村旅游要素由观光为主向商贸、文创、休闲、体验和度假转变。鼓励发展特色主题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特色休闲农庄。改造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开发特色民宿。依托乡村特色文脉和遗址遗迹,引入艺术家和时尚精英等“新村民”参与创意开发和经营,打造特色村落。

促进社会多元参与。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培育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探索“公司+设计师联盟+集体经济组织+协会”等多种经营模式。

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加强政府财政性资金支持和引导,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群”架构,助力乡村旅游;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金融产品;支持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用于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贷款;积极引导村民将农地、宅基地等以入股、出租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

4、深挖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根据不同客源市场需求包装策划旅游产品,突出旅游主题;推出赏花(春)、避暑(夏)、养生(秋)、玩雪(冬)四季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深挖乡风民俗;利用花木生长和假日经济,举办特色节庆活动。

推广乡村旅游品牌。采取节会营销、媒体营销、平台营销等多种形式,形成行业联动、线上线下共同宣传营销之势,并搭建乡村旅游智慧营销平台,通过特色产品展示、接待能力查询、消费需求匹配、运营监督管理等功能,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体系。

5、注重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化

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分类、分层开展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