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20字方针,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强调三产融合,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发展
新的总要求,将原先“生产发展”的提法替换成了“产业兴旺”,“生产发展”更多强调的是发展生产力,也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产业,而本次“产业兴旺”要求三产融合,打造农村自身的产业体系。这种转变意味着,未来农村经济将从单一化转向产业化、规模化。
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一论述,为产业兴旺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发展道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与城市市场相连接。
二、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将“村容整洁”替换成“生态宜居”。“村容整洁”就是农民的房前屋后要整理得干净些,但“生态宜居”不仅对村庄的生态环境有更高要求,而且也要求整个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另外,就是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让城里人有一个好的休闲去处。
三、乡风文明: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乡风文明”是五大关键词中唯一没有发生变化的。相较于产业及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周期往往更长、难度更大。农村多年以来形成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改变的,例如殡葬习俗等。所以就目前情况来说,现在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乡风文明”工作仍会要继续抓下去。
从具体建设内容方面,“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治理有效:加强制度建设
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要求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根据农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十九大明确,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制度障碍,导致农民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此次明确了土地承包期限,对于稳定民心,促进土地流转均有非常大的正面作用。
五、生活富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原来居第二位的“生活宽裕”调整为“生活富裕”后放到了最后。生活富裕与先前强调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类似,但是又要求更高,先前的“生活宽裕”只是讲生活宽裕,即温饱,这次则是“富裕”。对于“生活富裕”,一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二是对于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