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康养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动力

乡村生态康养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动力

现代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成本! 出现了四大中毒现象——空气中毒、食物中毒、水中毒、精神中毒,各种疾病年轻化,“英年早逝”的现象越来越多。唯重建生态,回归自然,方可调和财富与健康的平衡。

田园+养生+康养模式,本质是乡村旅游的升级版,让游客不要步履匆匆地吃顿饭或者住一两晚就走,而是停下来、住下来,在这里养生、养心、养老。

政策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掘农村新功能新价值,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

树立和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园)、休闲观光园区、国家森林步道、康养基地、森林人家、乡村民居、乡村旅游区(点)等精品,搭建发布推介平台,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活动。

打造新载体新模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培育特色商贸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

市场动力

中国田园健康产业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市场需求庞大,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保健养生市场每年蕴含高达15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2000元用于健康养生。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支撑大健康产业高速运行的引擎有四个:第一,人口老龄化与医疗潜在需求;第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扩大了医疗保健支出;第三,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保健需求;第四,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这四大利好因素快速发酵,从而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头等需求,得到持续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康养,男士养生,女士养颜的意识比例大范围增加,35岁以上群体占据了八成。

1、养老缺口巨大

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有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潜力巨大。养老居住观念发生大变化:41%的老人选择与子女分住,随着观念改变这一趋势将上升,增加人们对田园+旅居+康养模式生活的向往。

2、养生,需求旺盛

面对,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把治病不如防病提到了生活的重要议事日程。人们更注重“养生”,却又找不到一块好的“养生”地。《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显示,养生这件事引起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18岁至35岁群体占据了八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并付诸实际行动。

3、养性,迫在当下

由于高负荷工作,竞争压力大,每过一个高负荷时期,都需要一方修养生息的土地,寻找到一个这样的乡村驿站以舒缓身心,慢下来嗅闻健康空气,品尝健康食材,慢享乡间安宁,寻找往日情怀。因此,单位团队、个人每年整体轮休的比例上升速度快。福利待遇好的公司,每年至少二到三次,一般条件的也有一次。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