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解读《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19年1月24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北京的乡村如何振兴?北京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对《规划》进行解读,进一步描绘出乡村振兴的5年“施工图”。

规划要点

《规划》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要像抓城市工作一样抓好“三农”工作,像抓城市背街小巷一样抓好农村人居环境,像抓城市治理一样抓好乡村治理,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

《规划》明确,到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重点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整建制创建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现行标准下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标准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规划》共设置了10个专栏,包括1个指标体系、2个工程、3个计划、4个行动,部署了42项重点任务。指标体系22个指标中,沿用国家规划指标15个,设置本市特色指标7个。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指标体系进一步突出本市注重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脱低以及乡村文化传承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导向。

具体措施

在乡村规划上,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按照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区、乡村风貌区“三类地区”和整治完善类、城镇集建类、特色提升类、整体搬迁类“四类村庄”进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不搞大拆大建,体现京韵农味,突出差异化,避免城市化。明确编制主体,村党组织书记要带着村民共同谋划,再让规划师从专业角度描绘发展蓝图。强化规划管控,村庄规划要明确承包土地、集体产业用地、宅基地的四至范围,确定村庄内的各类公共设施选址,健全完善住房建设导则和村庄风貌导则等配套政策,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在人才支撑上,突出党建引领,选好村党组织书记这个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关键带头人。加强人才引进,鼓励引进返乡创业团队,支持青年骨干人才到农村创办领办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林场)、合作社等。培育职业农民,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认定、职称评定试点,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在用地保障上,加强农村集体用地的用途管制和引导,探索采用“乡镇统筹”等模式,实现减量集约高效利用。严格农地农用,探索建立统一的集体承包土地流转平台,规范流转行为,有序利用土地资源。涉农区编制乡镇域规划,可预留不超过5%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单独选址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组织功能,进一步规范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行为,鼓励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融合性产业。

在产业发展上,努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和特色品牌。全面完成对违法“大棚房”的排查清理整治,加强农业生产空间结构优化管理。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鼓励引导全市优质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发展。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高校、院所与各类示范区、产业园等对接合作。支持企业入股领办专业合作社,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农业经营模式。推进科研机构、社会资本、创业者等多主体深度协作,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高水平的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在乡村治理上,以构建自治德治法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基础,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编制落实“吹哨报到”专项清单、工作方案。推广新乡贤公益协同共治模式。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农村基层制度,引导村民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在保障规划实施上,按照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条上监督指导、块上统筹资金利用、综合实施的思路,分清市、区、镇(乡)村各级发力重点和责任。市级各部门重点定标准、给政策、抓验收;强化区、乡镇党委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责任,区级统筹年度重点任务和项目实施,统筹资金使用,并建立绩效管理和成本绩效评价机制;镇(乡)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结合本村需求,由被动实施变成主动寻求政策和资源支持。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