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的七种发展模式和类型

乡村旅游规划的七种发展模式和类型

连续四年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统筹城乡要素资源、优化农业产品供给、推动农村迈向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量,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渠道,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攻坚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

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分为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三个阶段,同时乡村旅游又与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紧密相关,由此乡村旅游将形成观光与农业、休闲与农村、度假与农业等多种关系和多个交点,从而构成了乡村旅游的不同类型与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类型

休闲型乡村旅游、度假型乡村旅游、观光型乡村旅游、体验型乡村旅游、求知型乡村旅游、购物型乡村旅游、综合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模式

1、产业发展型

主要针对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乡村,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产业化水平高。

规划路线:初步构建美丽乡村旅游产业链,针对每一个乡村特色,衍伸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加速产业带动效应。

2、高效农业型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规划路线:建立现代都市型生态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

3、休闲旅游型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规划路线:建立现代都市型生态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

4、文化传承型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规划路线:注重村落整体保护和传统建筑保护,创建文化传承型乡村。

5、生态保护型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规划路线:构建旅游引导的农业生态示范区。

6、城郊集约型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规划路线:在一、二线城市周边规划以品质乡村旅游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项目。

7、资源整合型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或者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或者其他农业资源发达地区,产业以渔业或者牧业,或其他农业资源为主。

规划路线:构建休闲农业综合体。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