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截至2018年6月,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
一、国家级新区基本情况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2016年2月长春新区成立,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成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3个是2014年1月之后国务院批复成立的,可以看出国务院在逐步提速成立国家级新区。既有的19个新区或已提出新的规划,或正在加快制定新一轮发展实施意见。打造国家级甚至世界级产业集群成为不少新区的目标,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成为部分新区的重要发力点。
另外除了已经正式批复的这19个国家级新区以外,目前正在申报或者已经申报未批还有近10个新区,如武汉光谷新区、郑州郑东新区、沈阳沈北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福州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南宁五象新区、昆明呈贡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
我国国家级新区的成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9年)
为落实深化改革、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促进上海市和京津冀地区更好地融人国际经济,改善投资环境,释放发展潜能,增强竞争力,国家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
第二阶段(2010-2013年)
为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海洋发展战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国务院相继批复设立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甘肃兰州和广州南沙4个新区。
第三阶段(2014年以后)
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新区布局,促进新区健康发展,国家进一步完善了新区设立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并有序推动新区批复设立,相继批复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等新区,着力推动新区落实国家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示范。
二、新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国家级新区建设多年,最早的浦东和滨江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后起的两江新区等也在不断提升,带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总结新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如下:
1、主动融人和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是新区健康发展的基本导向
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有责任且正在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引擎和新动力。而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了新区发展的机遇、空间和优势。
2、高效管理机制是新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区在机构设置、政府管理等方面都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3、改革创新引领是新区建设的动力源泉
新区作为国家改革创新的新载体,牢牢把握功能定位,坚持在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为国家改革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4、科技创新驱动是新区高端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新区发展始终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因地制宜地走特色化的创新驱动路径,有力促进了发展水平和效益的提升。
5、金融支持是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新区规划建设中,开发性金融积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融资纽带作用,通过融资融智融商等方式,积极带动社会资金支持新区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