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振兴,就是要改变农村以前的依靠过度消耗农业资源的发展方式。生态宜居中的生态,指的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导向,生态导向。
习总书记2013年就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宜居,指的是住的好,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偏远地区,都要给老百姓一个干净的居住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条原则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原则
一要坚持尊重自然生态景观,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该严格遵守景观的生态设计,尽可能维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关系,充分尊重乡村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要注重乡土文化的发掘和延伸,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地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
三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美丽乡村景观应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提高经济水平。
区域功能划分
一般美丽乡村的功能分区大致分为生产区域、居住区域、集会区域、集会区域。当然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功能分区会更加丰富一些。
生产区域是美丽乡村中面积最大的区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美丽乡村村民居住点一般以院落形式为主,除了对村屋的外立面的改造以外,户前和屋后的改造也是提升景观效果的一个重大方面。
集会区域设计上可以增设村民活动广场、大戏台等供人们休憩、集会、交流。另外,村部其实也属于集会的区域,它的功能是举行村中大大小小的会议。
集会区域在保证行车行人的安全情况下,重点打造道路两旁的景观氛围,以营造植物意境为主。
空间形态组织
空间形态组织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形态构图创造主题明确而又富于变化的景观,使特定的景物在特定的空间中静态动态组织交相辉映,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
静态空间形态是指在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视点固定时观赏景物的审美感受。以天空和大地作为背景,创造心旷神怡的旷达美;以茂密的树林和农田构成的空间展现荫浓景深之美;山水环保,瀑布叠水围合的空间给人清凉之美;高山低谷环绕给人的深奥幽静之美。
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视点移动进行观景的空间称为动态空间。动态景观空间展示有起景、高潮、结束三个段落。按照乡村景观的空间序列展开,如按传统村落建筑、农田种植区、花卉苗木圃、蔬菜瓜果园等划分,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
景观细部设计
1、乡村标志设计
村标设计一般位于村庄主入口,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村尾设置村标进行前后呼应。村标的形式主要有牌坊、精神堡垒、大型标示牌、立柱等。村标必须与当地的特色和文化相结合。注意村标的整体体量和建设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等。
2、文化节点打造
文化节点打造是指村民活动广场、大戏台等一系列公共场所的景观打造,除了要突显当地特色以外,还兼备宣传教育、对村民普及当地文化和倡导文化传承的功能。合理地布置休憩设施、宣传栏、健身器械、文化雕塑小品等,景观要素要符合当地文化,以突显地域特色为主。
3、建筑外立面改造
美丽乡村的建设误区之一就是疯狂的、单一的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而忽略了建设的根本意义。外立面改造虽然是有必要的,但是也要视情况而定,特别是有历史感的古建,更要特别对待了。建筑外立面改造是基于建筑原有结构的前提之下,增添极具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的装饰元素,从材料和元素着手,本着尊重场地文化的原则进行建筑外立面的“轻改造”。
4、乡野植物景观设计
美丽乡村的植物设计与城市中的植物配置有很大的区别,它并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长期维护。选择不用长期打理、能自由生长的乡土树种,打造乡村原有的乡野植物景观。草花类选择多年生草本,切记不要选择一二年生的时令花。
5、配套设施及雕塑小品设计
配套设施包括休息廊、休息坐凳、宣传栏、灯具等等。雕塑小品可以是水井、农耕用具、石碾、石磨、筒车、辘轳、耕具等等,也可以是彰显当地文化特色的雕塑。布局需合理,风格与当地特色相统一,体量要适中,材料选择要体现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美丽乡村的蓝图已经绘就,追梦唯有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