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鹤年:规划是信仰,国土空间规划要以人为本

梁鹤年:规划是信仰,国土空间规划要以人为本

3月26日,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专题培训会—— “以人为本规划”专场在北京召开,这是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之后举办的第一个权威性培训。

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加拿大女王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学院前院长梁鹤年先生作题为“以人为本规划的思维范式和价值取向”的主题报告。

梁鹤年先生首先对“以人为本”的规划进行宏观上的阐释,他指出,国土空间规划聚焦于国土空间的使用与分配,最基础的层面是土地(包括空间)与用途的匹配。好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物质、政治条件和约束里找寻土地与用途之间的最适合匹配。规划就是通过匹配土地与用途去使人满足和满意。

梁鹤年先生指出,土地与用途的匹配创造出居住之所、社交之所、学习之所、休憩之所、生产之所(包括渔、林、农、牧),等等,可简称为人居。最适合的匹配就是地尽其用、用得其所,也就是最好的人居。

“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以满足人的理性和物性为指导原则的规划,它的起点在于人:人的正常理性、人的共通物性。终点也在人:人与人之间自存与共存平衡的人居。因此规划的实践要考虑“人”与“居”。“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就是以尊重人的尺度,按自存与共存平衡的法则去建设和管理合适的“居”。

梁鹤年先生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要有三个前提,即合国情、合逻辑、可操作。

梁鹤年先生表示,规划本身其实是种“信仰”,建立在一些不能以经验去“证明”的信念之上。起码有四个:一是明天会来。二是明天有可能比今天好。三是较好的明天可通过人的努力达到。四是带来美好明天的努力包括了规划。用4个词来总结这些“信仰”就是:希望、乐观、积极、至诚。

梁鹤年先生分析了“多规合一”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多规合一”协调不同空间和主体的发展与保护需求是当前空间规划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难题。为解决规划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亟需提出具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发展理念,以支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回归到国土空间规划建立的本源,服务人民的利益、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破解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国土空间规划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以人为本是国土空间规划初建的根本依托,也是融合新旧规划体系各自优势和化解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导向。

Editor_XIU

评论已关闭。